都灵的小提琴制作最早出现在17世纪中叶,从一开始就以其卓越的工艺而著称,当时只有少数大师级的制琴师掌握这种工艺,其中大部分是移民。他们的个人成就帮助都灵成为阿尔卑斯山以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而意大利小提琴制作整体则在克雷莫纳古典大师时代之后陷入危机。
都灵小提琴制作,概述:
都灵小提琴制作的起源
随着亨里克斯·卡特纳(Henricus Cattenar,约1620-1701年)——意大利名字为恩里科·卡泰纳里(Enrico Catenari)——的到来,都灵的小提琴制作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与同时代安德烈·加托(约1660年)和法布里奇奥·森塔(1629-1681年)的作品一样,卡特纳的作品也受到佛兰芒和其他北欧风格的影响。当然,从1670年代开始,都灵小提琴逐渐向克雷莫纳风格靠拢,尤其是阿玛蒂家族的作品,但Cattenar的作品尤为突出,其特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工艺和美学形式语言。这种风格在18世纪期间并未逐渐融入意大利主流,这可能是由于法国在皮埃蒙特地区持续的影响以及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我们对同时代工匠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例如乔弗雷多·卡帕(1653-1717)、乔瓦尼·弗朗切斯科·切洛尼亚托(1676-1751)和卡特纳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共同继承了佛兰芒传统,并结合了各自与阿玛蒂传统的平衡关系。
与其他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地区一样,都灵在18世纪也经历了危机,研究人员认为这与政治和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克雷莫纳小提琴制作长期处于鼎盛时期导致的一流小提琴市场饱和有关。回顾历史,1770年都灵的提琴制作工艺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休止符,为新的、更伟大的时代铺平了道路。
瓜达尼尼家族的小提琴制作师
1770年,都灵古老的小提琴制作传统终结仅几个月后,两位人物来到这座城市,他们不仅为这项艺术的复兴做出了贡献,还为其历史写下最辉煌的一章。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1711-1786)因经济原因刚刚离开帕尔马,与家人搬到都灵,那时他已年近七十。而年轻的 年仅16岁的亚历山德罗·伊格纳齐奥·亚历山德罗·科齐奥·迪·萨拉布埃伯爵(1755-1840)当时正在前往军事学院的路上——在那里,他对国际象棋、小提琴演奏和制作更感兴趣,而不是军事训练。
1773年,他们的命运交汇在一起,并共同完成了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商业交易之一:从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继承人手中购买了10把未经使用的原创乐器以及他的工作室库存——这位充满热情的收藏家科齐奥(Cozio)希望借助瓜达尼尼(Guadagnini)的帮助,利用这批珍宝复兴陷入危机的意大利小提琴制造业。在随后的几年里,两人研究了斯特拉迪瓦里的制作原理,在科齐奥的购买担保下,瓜达尼尼在1786年去世前制作了50多把乐器。
斯特拉迪瓦里琴型一举成为都灵小提琴制作的标杆,瓜达尼尼也为自己和家人找到了稳定的生计,尽管他已年事已高。尽管他的儿子们迫于生计,在皮埃蒙特经历法国大革命和滑铁卢战争动荡的艰难岁月里,不得不完全专注于吉他制作,但父亲作为小提琴制作大师的遗产仍然在19世纪20年代得以发扬光大。乔瓦尼·巴蒂斯塔的小儿子卡洛早逝后,他的长子加埃塔诺·瓜达尼尼(1796-1852)在同名叔叔加埃塔诺一世(1750-1817)的指导下接管了作坊。在他的领导下,家族制作的吉他和小提琴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在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界开展良好的业务,而且还包括与Vuillaume家族保持广泛合作。
在加埃塔诺二世之后,他的儿子安东尼奥(1831-1881)延续了父亲的辉煌。瓜达尼尼工作室首次成为卓越艺术和创新精神的温床, 一流的大师们,如恩里科·马尔凯蒂(1855-1930)和恩里科·克洛多维奥·梅莱加里和皮耶特罗·梅莱加里兄弟,在这里完善了自己的技艺——其中不乏在世纪之交成为安东尼奥的儿子和接班人弗朗切斯科·瓜达尼尼(1863-1948)的强劲对手。弗朗切斯科在都灵小提琴制作的新浪潮中独树一帜,将新的制作方法融入家族传统,尤其是安尼巴莱·法尼奥拉(Annibale Fagnola)的方法,这些方法很快成为都灵新风格的特色。
1943年,弗朗切斯科的儿子保罗·瓜达尼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都灵的工坊也在轰炸中被毁,伟大的意大利制琴世家瓜达尼尼的历史就此戛然而止。
乔瓦尼·弗朗切斯科·普雷森达与19世纪都灵制琴业
在众多与都灵小提琴制作相关的伟大名字中,乔瓦尼·弗朗切斯科·普雷森达(1777-1854)与瓜达尼尼家族齐名。如今,他的乐器比都灵其他历史名家的作品更受欢迎,尽管后者也绝不容小觑或低估。
尽管如此,普雷斯达的作品在都灵小提琴制作传统中仍属于特例,因为他最初比较严格地遵循斯特拉迪瓦里的风格,并在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将其发展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他的作品偶尔会受到同事的影响——尤其是朱塞佩·罗卡(Giuseppe Rocca)以及米勒库尔(Mirecourt)传统中不知名的小提琴制作大师——但他的作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并以其卓越的音色而著称,这也是当代独奏家们所追求的。乔瓦尼·弗朗切斯科·普雷森达几乎专注于小提琴制作,成为这门艺术最重要的大师之一,他对19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制作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他最重要的艺术继承人之一是前面提到的朱塞佩·罗卡(1807-1865),他于1837年和1842年试图在都灵立足,1851年妻子去世后搬到了热那亚。在那里,他也未能取得他工作所应得的成功,因此他在加埃塔诺·瓜达尼尼去世后回到了都灵,希望有新的机会。但与安东尼奥·瓜达尼尼的情况一样,他作为独立小提琴制作者没有谋生的空间,因此他搬回了热那亚,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
随着朱塞佩·罗卡的离开,以及普雷森达和加埃塔诺·瓜达尼尼相继去世,特奥巴尔多·里纳尔迪(1822-1888)于1855年在都灵成为了一名小提琴经销商,并试图填补由此产生的空缺。他的女婿贝内代托·焦夫雷多(1821-1886)为他提供了支持,后者继承了里纳尔迪的姓氏,并很快以焦夫雷多·里纳尔迪的名义经营起了生意。尽管里纳尔迪远未达到不幸的罗卡或安东尼奥·瓜达尼尼的水准,但他建立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工坊,恩里科·马尔凯蒂和卡洛·朱塞佩·奥多内都在此工作过,后来又转投瓜达尼尼。马尔凯蒂后来成为20世纪初都灵小提琴制作领域的领军人物。里纳尔迪的继任者是他的另一位员工罗马诺·马伦戈(1866-1926),此后他被称为马伦戈·里纳尔迪。乔弗雷多和马伦戈·里纳尔迪都作为各自时代的小提琴制作编年史家而载入史册,并撰写了关于普雷森达的第一部传记作品。
20世纪和当今的都灵小提琴制作师
20世纪初,都灵能够保持其作为卓越小提琴制作中心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当地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家著名工作室:一家是传统可追溯至18世纪的瓜达尼尼工作室,另一家则是其主要竞争对手里纳尔迪工作室。Carlo Giuseppe Oddone(1866-1935)在Rinaldi工作室当学徒,Rinaldi去世后,他在伦敦为Frederick William Chanot工作了两年。正是在伦敦,他得以学习法国提琴制作工艺的精髓。回到都灵后,他于1892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最初可能为Marengo Rinaldi和Enrico Marchetti工作,但很快便赢得了极佳的声誉,并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最优秀的制琴师之一。
Annibale Fagnola(1866-1939)与Oddone同年出生,但他的职业生涯却截然不同。他最初是一名面包师,自学了瓜达尼尼和里纳尔迪传统的小提琴制作工艺。他似乎利用一切机会现场研究普雷塞达斯和罗卡的杰作,几年后,他已成为国际上最抢手的都灵大师之一——凭借在1911年都灵展览会上获得的弦乐四重奏金奖,他也获得了家乡给予的荣誉。
在法尼奥拉培养和启发的众多学生中,有普利尼奥·米凯蒂(1891-1991),他像法尼奥拉一样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制琴师,不仅因为他的非凡才华,还因为他也接受了其他伟大制琴师的指导,如卡洛·朱塞佩·奥多内、欧罗·佩鲁齐、切萨雷·坎迪和保罗·德·巴比耶里,并迅速成长为一位获得多项大奖的制琴大师。
如今,皮埃蒙特小提琴制作传统在都灵当代舞台上由皮埃蒙特小提琴制作学院(Accademia Liuteria Piemontese)的创始人兼院长恩佐·切纳(Enzo Cena,1944-)代表。他通过教学,以都灵大师的精神影响了众多优秀年轻大师。此外,这座城市一如既往地吸引着来自更远地方的才华,例如Francesco Piloni(1979-),他在家乡克雷莫纳接受培训,并在都灵开设自己的工作室之前为Carlson & Neumann工作。他的工作室合伙人Kanna Osaki(1981-)也在克雷莫纳接受培训,师从Giovanni Lucchi学习制弓。Yael Rosenblum是一位特别有趣的发现,她曾是职业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家,在耶路撒冷和克雷莫纳学习小提琴制作,擅长制作巴洛克乐器。20多年来,她一直在都灵的工作室与全球顶尖的乐团和独奏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