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诺伊基兴的弓匠家族——克诺普家族:历史概述及其最重要大师的生活与作品笔记。
概述
- 克里斯蒂安·威廉·诺普夫(1767–1837)
- 克诺普家族的起源
- 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作为弓匠
- 克诺普弓匠家族的第二代
- 第三代克诺普家族的杰出大师们
- 约翰·威廉·克诺普(1835-1915)
- 卡尔·海因里希·克诺普(1839–1875)
- 海因里希·“亨利”·理查德·克诺普夫和克诺普夫家族的第四代
- 旁系:克诺普夫王朝的其他成员
- “赫尔曼·克诺普王朝”——家谱附录
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1767–1837)
1767 年,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Christian Wilhelm Knopf)出生了,他是克诺普弓匠王朝的祖先。当时,他家乡马克诺伊基兴(Markneukirchen)周边地区正处于历史性的繁荣时期,这个宁静的波希米亚-萨克森“音乐之角”即将转变为全球乐器制造中心。这种发展也影响了克诺普的生平,并体现在这位德国手工艺界伟大人物在成为弓匠之前所经历的许多曲折中。
克诺普家族的起源
当时,他的家族至少已经有一代人被新兴手工艺的经济吸引力及其带来的商业机会所吸引: 克诺普的祖先大多从事裁缝手艺(家族姓氏很可能反映了祖先与该职业领域的长期联系),但到了 18 世纪中叶,家族已经转向小提琴贸易和琴弦制作,年轻的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也以此为生。然而,这种供应商的工作收入并不高,他1791年结婚时还当兵(火枪手)来赚外快,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他父亲约翰·戈特洛布·克诺普夫(1732-1786)的不光彩结局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克诺普夫家族当时的社会状况: 他从“啤酒馆”醉酒回家途中摔死,死亡登记簿上写道,他“生前生活不端”,这个词含义模糊,为这个辉煌家族的起源蒙上了一层阴影。
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作为弓匠
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是否通过父亲学习弓匠手艺,目前尚不清楚;虽然有证据表明他曾经从事过制作弓弦的工作,但并没有留下任何作品,因此无法确定他是否能够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因此,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是在谁的指导下学习这门手艺的,以及他受到了哪些影响,这些都已成为历史之谜——鉴于他的作品对德国和欧洲弓制作的重大意义,这实在是一个遗憾的空白。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受到了约翰·多德(John Dodd,1752-1839)的影响,更受到弗朗索瓦·泽维尔·图尔特(François Xavier Tourte,1747-1835)的影响;凭借他卓越的才能,他很快追上了这些榜样。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被同时代人誉为“德国图尔特”,他通过金属琴马、螺丝的改进、至今仍备受追捧的作品,以及他留给后人的灵感和知识,尤其是他的四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手艺,对琴弓制作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克诺普制弓家族的第二代
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1799-1835)、卡尔·威廉·克诺普(1803-1860)、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威廉·克诺普一世 (1808-1874)和同名的弟弟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威廉·克诺普二世(1815-1897)发展了父亲创办的生意,并凭借仍然受到图尔特深刻影响的作品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日益多样化的萨克森乐器制造业增添了一个新的重要行业。1790 年,马克诺伊基兴的弦弓制造业尚未获得成立自己的行会的许可,但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弦弓制造最终成为一种公认的手工艺,其最优秀的工匠们赢得了国际声誉。
弓匠家族克诺普家族的族谱(马克诺伊基兴)
第三代克诺普夫家族的杰出工匠们
约翰·威廉·克诺普(1835-1915)
19 世纪中叶,克诺普家族早已摆脱了裁缝、制弦和制乐器等旧业。在父亲辈的培养下,接班人在他们成熟的作坊中成长起来,有望树立新的艺术和商业标准。因此,卡尔·威廉·纽波特的儿子约翰·威廉·纽波特享有极高的声誉,几乎盖过了他祖父的名声。1884 年,他在德累斯顿开设了作坊,为德国弓弦乐器制造树立了里程碑,其产品都打上了“W. KNOPF DRESDEN”的印记。
卡尔·海因里希·克诺普(1839-1875)
卡尔·海因里希·克诺普是卡尔·威廉·克诺普的另一个儿子,他像他的兄弟约翰·威廉一样,在叔叔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威廉·克诺普二世那里学艺,卡尔·海因里希·克诺普的作品将克诺普家族的弓制作传统推向了新的高峰。他远行学艺,来到莱比锡,师从路德维希·鲍施,1859 年回到马克诺伊基兴。1860 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接管了克诺普夫弓制作作坊,当时该作坊为许多知名客户供货,包括德累斯顿的理查德·韦霍尔德、莱比锡的路德维希·鲍什父子,甚至还有纽约的查尔斯·布鲁诺和圣彼得堡的尼古拉·基特尔。
卡尔·海因里希·克诺普夫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这证明了他的卓越声誉。他早已被认为是该领域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为音乐界留下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以其音乐特性和华丽的装饰至今仍无与伦比。1868 年,他将工作室迁至德累斯顿,不久后又迁至柏林,在那里一直工作到 36 岁早逝。除了大量精美的弓杆外,他还留下了大约 30 把小提琴。
海因里希·“亨利”·理查德·克诺普夫和克诺普夫家族的第四代
卡尔·海因里希·克诺普的儿子们——阿尔伯特·克诺普(Albert Knopf,1863-1884)和海因里希·“亨利”·理查德·克诺普(Heinrich “Henry” Richard Knopf,1860-1939)——在父亲去世后没有留在德国,而是移居美国。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工匠,都从事弓和提琴的制作。他们接受了卓越的教育——首先按照家族传统跟随父亲和叔叔们学习,随后亨利又到莱比锡的奥托·鲍施和柏林的奥斯瓦尔德·莫克尔斯老师那里深造,完善了自己的技艺。1880 年后,两人迁往纽约,但亚当在四年后因患肺结核去世。亨利·理查德·克诺普成为纽约市最早的小提琴制作者之一,并在大都会歌剧院乐团圈子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创作了大约 450 把弦乐器和 1000 多把琴弓,后者都刻有“H. R. KNOPF.NEW YORK”的印记。他后期的琴弓制作作品深受欧仁·萨托里的影响,他成为欧仁·萨托里在美国的第一位代表,其作品在当时备受著名独奏家的追捧。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即使对于如此知名的工作室来说,经营状况也恶化到如此程度,以至于海因里希·“亨利”·理查德·克诺普在 1929 年决定结束克诺普弓制作家族 100 多年的历史。他将工作室卖给了伦贝特·沃尔利泽,他的两个儿子则选择了其他职业。
旁系:诺普夫家族的其他成员
与阿尔伯特和海因里希·“亨利”·克诺普一样,克诺普家族第四代的其他成员和其它分支的成员也在他们的父亲和叔叔的家族作坊里接受了培训,成为小提琴和琴弓制作方面非常成功的大师:
- 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1856-1882)是弓制师;他是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威廉·克诺普二世的儿子,命运多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精神病院度过。
- 奥古斯特·费迪南德·穆克(August Ferdinand Muck,1866-1937)是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威廉·克诺普二世的儿子,他跟随父亲同名的兄弟学习制弓。
- 奥古斯特·莫里茨·克诺普(1857-1899)来自这个家族的另一个分支,该分支可追溯到克里斯蒂安·威廉·克诺普的兄弟约翰·格奥尔格·克诺普(1767-1829)。他是这个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曾在德累斯顿为理查德·韦霍尔德、路易斯·洛温塔尔和莫斯科的朱利叶斯·H·齐默尔曼工作。
“赫尔曼·克诺普王朝”——家谱补充
尽管随着海因里希·“亨利”·理查德·克诺普(Heinrich “Henry” Richard Knopf)的去世,克诺普王朝的历史于 1929 年结束,但音乐史上这一重要篇章与当代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卡罗琳娜·威廉明妮·诺普夫(1832–1917)与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赫尔曼(1819–96)的婚姻将马克诺伊基兴这两大家族联系在一起——他们的遗产在迈克尔·蒙尼格(这对夫妇的曾曾孙)及其儿子托马斯·蒙尼格的工坊中得以延续至今。